新闻动态

委员述林 | 姚企华:做推广海派文化的“追光人”

seo靠我 2024-02-27 13:39:56

姚企华,1980年7月出生,现任上海海派新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理事长)、上海市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委,静安区青联常委,区政协二届、三届委员。

临近不惑之年,姚企华关停了连续多年营利的线上平台,成了民非组织——“上海海派新玉文化研究中心”。

转换职业跑道,是突发奇想还是深思熟虑?“在电商行业如日中天的当下,选择退出,是个艰难的抉择,有理性的考量,也有感性的因素。”姚企华希望,在继续收藏事业的同时,打造一个服务个性化、多元化需求的平台,一方面帮助收藏爱好者少走弯路不被坑,另一方面能以此为载体,更好推广和普及海派文化,这也是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应尽的社会责任。

为收藏爱好者铺路搭台

姚企华走上收藏之路,完全是受家庭的影响。

姚企华的爷爷、父亲都曾在上海文史馆任职,喜好收藏。在耳濡目染中,姚企华对收藏品萌发了浓厚兴趣。在年幼时,他就喜欢逛古玩市场,观赏海派书画,收集各种邮票、磁卡、钱币、玉石,使其成套、成册。

2005年,姚企华在逛花鸟市场时,入手了一块和田玉。一连数日,他都扑在这块玉上,琢磨其形成原理、结构形态,越研究越是欲罢不能,激发了他“好好做一番玉收藏”的决心。

“纯粹靠‘买玉’来实现收藏,经济上负担太重。”姚企华说。2007年,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姚企华在淘宝上注册了线上平台,通过买卖、置换的方式,实现“以藏养藏”。5年后,他已经拥有了非常成熟的网上销售团队,也结交了不少玉友。

经营线上平台10多年,姚企华见证了宝玉石交易市场的蓬勃发展,也深深体会到市场的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不少人只想着赚快钱、发横财。在市场上,各种投机行为层出不穷,商品质量参差不齐,行业也没什么规范和标准。”姚企华说。

行业乱象丛生,一度令他陷入迷茫:是继续一味追求利润和销量,还是坚持自己平价收藏、去伪存真的理念,回归艺术收藏的本源?

最终,姚企华关停线上平台,解散销售团队,联合一批志同道合的收藏人、传统文化工作者,于2016年成立了文化艺术类的社会组织——上海海派新玉文化研究中心,为从业人员和收藏爱好者搭建学习、交流、切磋的平台。“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我终于可以做点一直想做的有意义的事了。”他感叹说。

依托这一平台,姚企华为收藏爱好者们提供免费鉴定服务,帮他们判断藏品真伪、是否具有流通价值,避免因不慎而“入坑”。他拿出自己的海派书画藏品和宝玉石藏品,作为免费学习样本,供爱好者们参考。他发表《文化传承——青年的情怀与担当》、《籽玉之韵,邀您同鉴》、《海派文化与我所理解的克勒精神》等文章,引导爱好者们树立正确的收藏理念。

“收藏是很有讲究的,‘收’和‘藏’都要有,不可只‘收’不‘藏’。”姚企华说,收藏者对藏品的质地、特征、来龙去脉,需要不断学习研究。这就要求,“玩家”需充分掌握中国传统文化,这是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

对上海海派新玉文化研究中心的运作,姚企华他们一直很“佛系”——不设目标,不提要求,不追求活动和项目的数量,有事就多做,没事就少做。无论是一天有一名顾客还是上百名顾客,大门始终向公众开放。

组织注册成立后,没申请过任何补助。姚企华他们依靠其他收入来源,维系平台运转。“搭建平台,是为了让大家能‘好好玩收藏’。我们开展这类活动,有政策的指导和支持就够了,不应该再去要钱。若是为了追求名利,当初这个组织也不用成立了。”他说。

保留“阿拉上海”的记忆

成立上海海派新玉文化研究中心,让姚企华有了推广海派文化的一方热土。当选黄浦区政协委员,则让他有了更广阔的一展所长的天地。

在政协舞台上,无论是参政建言,还是接受媒体采访,姚企华都毫不掩饰对海派文化的热爱与关注。在政协会议上,他多次建议打好“演艺大世界”这张文化牌,通过发掘文旅商资源,展现上海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城市精神。他在“政协联线”等新媒体平台上,开设个人号,和公众分享他对海派文化的认识和思考。他与黄浦区政协委员、上海滑稽剧团演员陈靓携手,在黄浦区政协微信公众号上开设“申城印记”专栏,聚焦百姓衣食住行,定期发表一篇篇充满“烟火气”的文章,探寻属于“阿拉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印记。“几年后,我们打算出一本合集,也算我们对弘扬、传承海派文化的一份绵薄之力吧!”

姚企华对海派文化有很深的情结。不久前,电视剧《繁花》热播,加入追剧大军的他,一连几天心潮起伏、夜不能寐。“我从小在黄河路长大,住了20多年,直到参加工作后才搬走。但对上海风情的记忆,从未褪色。”他说。

一部《繁花》,带火了上海话。和天南地北的观众一样,在追剧时,姚企华毫不犹疑选择了沪语版。“对一座城市来说,方言是腔调,更是文脉,不可或缺,无可取代。提倡讲普通话和保留方言,两者并不冲突。在一座城市中如果听不到方言,那这座城市的地方文化特色就大大削弱了。”在姚企华看来,城市发展会带来很多可能的“放弃”,有些能忍受,有些不可忍受——比如沪语的断代。

在2024年年初的黄浦区全会上,“繁花热”无处不在。对于如何留住“繁花”的长尾效应,姚企华建议,将“沪语”作为一个IP,与沪上各个文旅项目、生活场景相融合,从而进行沪语的推广;好好发掘如黄河路那般、能‘讲故事’‘挖IP’的小马路,吸引游客、商家前来,为“强经济、兴文化”注入新活力。

“借助政协平台,我会继续用好专业特长,充分释放能量,尽量影响更多的人,在凝聚共识、提供智力支撑方面,为传承海派文化贡献力量。”他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委员述林 | 姚企华:做推广海派文化的“追光人” 刘子烨 黄浦政协 轻触阅读原文

黄浦政协 赞 分享 在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委员述林 | 姚企华:做推广海派文化的“追光人”》

“SEO靠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html5sh@163.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70347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