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热点透视丨充分调动民营企业科技生产力

seo靠我 2023-09-24 07:00:35

原标题:热点透视丨充分调动民营企业科技生产力

新政力挺民营经济

编者按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从五方面提出28条具体举措。本期热点透视聚焦促进公平准入、强化要素支持、优化涉企服务等方面,采访相关企业以及业内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推动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童彤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科技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对外发布,其中在促进公平准入方面,《通知》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牵头承担工业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基因和细胞医疗、新型储能等领域的攻关任务。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堪称关键。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众多掌握高端人才、资本优势、前沿科技等核心技术要素的民营科技企业是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新征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此要不断畅通合作渠道、公平准入,合力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突出公平须努力消除隐性门槛

我国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相关科技领域的任务攻关,与近年来快速成长起来的一众民营科技企业关系密切。从最初的移动通信、互联网应用,到平台经济、移动支付,再到近年来风生水起的人工智能和大语言模型,民营科技企业正在全国乃至国际舞台上充分崭露头角,赢得了世人尊重。

片来源/摄图网

按照《通知》对促进公平准入的要求,实际上正好契合当前民营科技企业蓄势待发的优势领域。对于民营科技企业而言,承担工业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基因和细胞医疗、新型储能等领域的攻关任务的背后,正基于前沿科技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站稳脚跟的民营科技企业。

“我还记得去年和中部地区某地方政府合作开发当地的一个智慧交通项目,参与竞标的科技公司大概十来家,几乎都是民营科技公司,除四五家是北京和上海的公司,剩下的都来自深圳。”王鸣是深圳某移动光学设备公司的部门经理,去年夏天曾参与了该智慧交通项目建设的项目竞标,负责其中的终端监控镜像设备装配和远距离信号传输。他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最后他的团队凭借成熟稳定的信号传输和简单直观的操作系统以及高性价比的投资方案竞标成功。

在王鸣的印象中,以往类似的政府项目,民营企业尤其是他供职的中小民营企业很少能够有机会参与,“但感觉这两年开始机会逐渐增加了,也让我们有了更大信心,不断完善产品服务,积极参与项目竞标。”

当前,我国在科技前沿领域鼓励探索的政策环境不断完善,有助于更多民营企业调动参与积极性,从而对诸如“卡脖子”技术攻关、创新产品技术路线等带来正向促进。但不可否认,隐性门槛依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尤其在政府采购和招投标领域,一些地方政府似乎正在陷入“民企和国企”二选一必选后者的“怪圈”。

“政策层面在鼓励和推动民营企业进入各行业还是秉持开放态度的。但不可否认在一些领域依旧存在隐性门槛影响准入公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汪浩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现实中,政府采购基于被外界认为可能有权力寻租的担忧,更倾向选择国有企业产品和服务。

汪浩认为,我们须从体制机制上破除固有观念,建立更开放的评价和评估机制,建立更细致且对民营企业和国企平等对待的评价方案,努力消除隐性门槛。实际上,在科技领域,尤其是掌握了很多前沿技术的民营企业参与一些重大科技项目,更应该得到公平的准入待遇。  

政策导向鼓励勇闯创新“无人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还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一系列关于科技力量的重要表述。

当前,创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过程中已经处于核心地位,这客观上也要求相关制度和环境保障将贯穿“十四五”期间,且必须强调持之以恒、加强和利用好科学技术研究。

《通知》提及的工业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基因和细胞医疗、新型储能等领域的攻关要求,对于我国持续完善和巩固产业链优势,抢占发展先机,堪称重中之重。为此,持续鼓励创新,理应充分发挥包括民营科技力量在内的举国之力,促进科技创新的不断突破。

“科技创新应用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成熟经验基础之上,继而不断积累经验推动创新力量敢闯、敢干。”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征学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和国家重点科技力量以及相关社会组织协调发展,共同推动科技应用的普及化之外,在亟须强化力量集中攻关的科技“深水区”,也要尽快练就一番“真本领”。

黄征学认为,这就需要进一步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系列任务部署的关键作用。激发国家重大科技部署的牵动效应,带动包括前沿民营科技力量在内,集合国家乃至国际优势科技力量的投入,迸发可持续的创新潜能。

“十四五”期间,国家在科技领域已经树立了更加重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科学问题,改革完善基础研究的体制机制,建立以学术贡献和创新价值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支持广大科研人员勇闯创新“无人区”的政策导向。

据记者了解,自去年以来,科技部正以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为主线,聚焦制约科技自立自强最紧迫的痛点难点发力,狠抓改革落实落地,着力优化科研攻关组织机制,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完善科技人才精准性支持政策,着力加强作风学风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国际开放合作,确保科技工作取得更大的突破,政策落地见效。

强化金融要素支持解决民企融资难

■ 张炜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在强化要素支持方面,涉及多项对民营经济融资的支持,包括扩大民营企业信用贷款规模。

8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主持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表示,金融机构要积极营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良好氛围,提高风险评估能力,全面梳理绩效考核、业务授权、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尽职免责等政策安排,优化服务民营企业激励机制,提升贷款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

相关部门的表态与政策出台,旨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应该看到,“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民营企业中较为突出。金融机构存在“不敢贷、不愿贷”的现象,加剧了融资难。  

贷款支持先在观念上改变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董昀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至关重要,关键是要分析“痛点”与“难点”的成因。首先,对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够,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获取要素、平等参与竞争的中央精神的落实不够到位。民营企业融资及信用贷款规模的扩大,存在瓶颈及“玻璃门”。把民企与国企区别对待的状况,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

其次,机制设计上存在短板。例如,原有的银行绩效考核机制不鼓励民营企业信用贷款的扩大。

再次,民营企业贷款若缺乏抵押品,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严重。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合格的抵押品,在传统技术条件下很难破解信息不对称。在金融科技发展之前,信息不对称问题很难加以解决。

董昀表示,金融管理部门及金融机构在认识上不断进步和提高,会使民营企业信用贷款规模的扩大有很好的基础。在机制设计上,关键是对金融机构贷款的绩效考核、尽职免责、风险评估、激励机制等,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大方向契合,不应过度区分民企与国企。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对民企与国企贷款应该同样对待。  

扩大民企贷款需克服难点

谈到扩大民企信用贷款的难点,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所长胡彩梅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称,一是银行对民营企业信用评估难,很多企业不符合银行的放贷条件。银行对民营企业信用评估所需要的纳税、用水用电、供应链等信息,很多掌握在政府手中,需要解决如何以合法合规、安全的方式让银行使用这些信息。二是信用贷款风险较高,银行信贷员要终身追责,放款动力不足,如果不追责就会存在道德风险,这就需要有个度的把握,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三是受信心、市场前景、客户需求等因素影响,民企扩大投资的意愿不强,贷款需求不足。

胡彩梅建议,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科技投入,依托大数据风控等数字化手段增强获客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对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金融机构科技人才、硬件、软件等投入视同研发支出,加大税前抵扣力度。加大风险分担力度,财政出资设立风险补偿基金,银行、保险、担保、政府等“几家抬”。推动民营小微企业规范化改造,完善企业治理,健全财务制度。此外,可优化产业组织方式,引导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通过相互参股等方式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共同抵御经济周期下行风险,提升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金融机构放贷信心。

“充分运用好金融科技,运用好大数据、云计算及各类数字技术,进一步消除扩大信用贷款规模因缺少抵押品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用数字来穿透‘堵点’。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打破数据‘孤岛’与信息‘孤岛’,让各类信息能够组合在一起,使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有充分的技术条件和信用体系支撑。”董昀说。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建议,一是规范民营小微企业经营。引导民营小微企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平台,聘请专职会计人员,规范财务管理制度。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完善信用体系,引入多方信用记录,建立数据库平台,共享企业数据资源,依据大数据平台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二是加大融资担保力度。由地方政府联合商会、银行、担保公司等共同设立信用保证基金,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为无抵押无担保,但有适销对路的产品、有稳定现金流、有正常纳税记录的民营企业提供担保。 

多举措提高小微贷可得性

此次发布的《通知》还提出,延长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期限至2024年年底,持续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引导商业银行接入“信易贷”、地方征信平台等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强化跨部门信用信息联通。

“部分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仍面临一些困难,持续的金融、财政等政策支持是帮助小微企业加快恢复、稳定就业的必要手段。”叶银丹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延期有助于继续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增加金融机构对其融资申请的接受度,提高小微企业资金可得性,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

叶银丹表示,民营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信息不透明、财务制度不规范等问题。引导商业银行接入“信易贷”、地方征信平台等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商业银行获取更加全面的民营小微企业信息,从更多维度和角度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还款能力等进行更加准确评价,帮助提高小微企业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须多举措破解拖欠民企账款难题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林春霞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围绕促进公平准入、强化要素支持、优化涉企服务等方面提出28条具体措施。其中,在优化涉企服务方面,《通知》提出,加大对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的清理力度,重点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

对于清理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的相应措施,企业普遍很欢迎。西安一家城市热力工程材料供应公司市场部经理张先生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这些政策如果能按时实行,对我们企业来说是利好消息。我们公司从2002年做工程至今,有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拖欠的工程及材料款累计高达1亿多元,有的欠款时间长达十几年之久。我们每次去催对方结账款,对方总是以没钱推托,弄得我们很无奈。”

“我们企业做工程业务较早,积累了一些资金,即便外面有欠款,企业还能正常运转。而起步较晚的企业,外面欠账款过多,资金周转不过来,会影响企业正常运转,甚至可能导致企业倒闭。”张先生说。

贵州一位从事工程业务的金先生也有类似经历,他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现在外面欠他公司1000多万元工程款,一直要不回来,公司没有资金运转,不但借了亲戚朋友的钱,还去借高利贷,现在连利息都还不上,还欠工人几十万元工资,真的很艰难。现在我很希望政府能把欠账款给我结清,然后我好支付工人工资。”

金先生还告诉记者,此次国家出台相关扶持民企的政策,看情况是否有转机,如果欠账款再要不回来,他准备走法律诉讼途径,最近正在整理相关法律诉讼资料。

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主任周天勇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现在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的有多种类型,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拖欠工程款和货款的较多。

“导致欠款有多方面原因。”周天勇认为,近三年来由于受疫情影响,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国企,由于经费不到位,导致相应的材料和工程款不能按时支付。特别是一些国企,有许多工程分包给民营企业,不仅把工程价格压得很低,还让民营企业垫资,工程做完了又占款,有的几年时间不给结账。有的因后续资金跟不上,导致烂尾工程出现。

类似这样的情况给民营企业经营带来极大困难。此次《通知》提出,加大对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的清理力度,重点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对民营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而在周天勇看来,结清账款有两个难点:一是欠款的大多是强势单位;二是钱究竟从哪里来?

如何破解这个问题?周天勇认为,一要摸清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到底拖欠民营企业多少债务,包括工程款、工资款、材料款、设备款等,也包括历史欠债,还有一些烂尾工程造成的欠债等情况需要全部了解清楚,以便下一步清理账款工作的开展。

二要优化政府投资项目,不要再上一些无效的工程,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在确保重大、紧迫工程资金的同时,能否调剂一些资金用以支付民企或其他工程的欠账款。

三要盘活一些资产,包括政府、国企等一些闲置土地、房产,通过以租或以售抵债的方式把资产盘活,特别是有些国有企业名下资产闲置也是浪费,通过盘活资产以后,有了资金流,就可以结清账款。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专访丨姜海:挖掘耕地潜力保护和质量提升并重

●时报时评丨从痛点难点入手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区域观察丨多地“小巨人”企业百花齐放

●深化改革新征程·百姓故事⑤丨为百姓健康撑起一片蓝天

总 监 制 丨 王辉 王继承

监 制 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SEO靠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html5sh@163.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70347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