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国流行文化打了多少人的脸?我们看“汉服”就知道了

seo靠我 2023-10-01 05:04:50

文|令狐伯光

今年河南卫视的元宵奇妙夜果然不负众望,《梦莲》和《五星中国》两个节目果然又火出圈了,我个人并不意外“元宵奇妙夜”会火,比较意外的是之前看到一个数据。

那就是“汉服”这几年增长的速度极快,数据显示汉服从19年开始市场增长速度惊人,2015年汉服市场规模才1.9亿,2019年就达到45.2亿;2020年因为有“疫情”的影响,但市场规模达到63.6个亿,难得的逆增长,2021年汉服市场规模突破100亿。从2015年到2021年,1.9亿到100亿增长近一百倍。

实际上,不管是“河南卫视”的传统文化节目也好,还是“汉服”也罢,特别是汉服在国内的舆论上是有不少争议的。但不管舆论有多少争议,河南卫视传统文化节目,汉服和近年掀起的“国潮”时尚已经挡不住了。

汉服也好,河南卫视节目也罢?中国传统文化崛起的原因这儿

这个文化商品的供应背后是现实人民精神需求的变化;而人民的文化需求是社会环境催生的,最终影响社会环境的自然是国家发展了。汉服和河南卫视节目的崛起,就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人的国家自信、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崛起,最终投射在流行文化当中的一个现象罢了。

这个现实当中大的历史事件形成的大的社会环境变化,一定会导致各个流行文化在这几年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分水岭。

汉服崛起第一个阶段:2002年到2010年左右,汉服无从到有的兴起。

现实中:2001年中国签署WTO,带来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环境急剧变化。

中国文化产业:2002年张艺谋《英雄》开启中国商业大片时代,2004年《超级女声》开启中国选秀时代,内地摇滚进入地下十年,台湾周杰伦等人统治华语音乐,中国网络小说迎来黄金时代等等。

汉服:2003年王乐天身穿汉服走上了街头,完成了在中华大地消失几百年的汉服,由新时代的中国人在商业文化崛起之前穿上它走上了街头。

当时的“汉服运动”知名度不高,而且圈子很小,而且当时叫做“汉服运动”,原因是相比流行文化,汉服背后的历史过于沉重了。它在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中消失了两三百年,后来的现代化也是学习西方为主,这10年汉服只能说是从消失到出现。

王乐天,璇玑姑娘等人对于汉服崛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汉服崛起的第二个阶段:2010年左右到2017年左右,汉服完成对于中国年轻用户第一波概念普及,商业普及和市场架构,并且孕育出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和商业活动。

现实中:前十年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让中国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但也因为现实的原因(不好明说),2012年前后几年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不同,那时国内主流舆论是什么?相信大家都还有印象吧。

汉服:2012年左右汉服群体还是“汉服吧”人数突破几万人,十万人这样的概念。这个时期因为从小众走向主流,加上现实环境的关系,我认为汉服在网络上的舆论争议和骂战达到了巅峰,与此同时官方和主流媒体还没有下场表态。

同时汉服圈子内完成了资本,市场,用户和文化活动的探索和成型,比如孕育出汉服春晚,西塘汉服文化周等等大、中、小型的文化或商业的活动。

三是汉服崛起的第三阶段:2017年左右至今,汉服崛起,中国传统文化流行文化越来越火,不可阻挡。

现实中:2017年后国内的社会环境就不同了,原因是除了中国经济继续发展,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导致的环境变化,还有外国曝出无数大跌眼镜的历史事件和对于中国的对抗,这些都投射到人民的文化意识上。

汉服:这个时期官方和主流媒体开始下场了,虽然态度还不明显,但从“华服节”来看还是支持的,到近年河南卫视晚会和各种传统文化节目的爆火来看,以汉服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始爆发了

汉服对于更多中国普通人普及了这个概念(见怪不怪了),汉服商业市场迅速扩张(七年增长一百倍),这些再到反馈到了像河南卫视传统文化节目,古装剧等等流行文化上,但我相信还是有些不明白为什么?

河南卫视节目爆红,历史剧必须还原?中国传统文化崛起挡不住了

人类从个人到家庭、从族群到国家还得有文明叙事,也就是构建这个身份认同的问题,说白了就是文化寻根。中国作为唯一延续至今的古文明,这个当然要从古代文明中去找,何况华夏文明还如此辉煌。汉服和各种传统文化节目越来越火,它都是新时代的中国人民在经济发展起来过后,对于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上面寻求两个构建。

一是表面上的文化审美的构建,那就是单纯地对流行文化的追求。

我们即使不去讨论历史朝代引起的争议,我想问问汉服难道不好看吗?

说句实话,新时代的中国观众越强调文化自信,你就会发现“清宫戏”越来越不火了。这当然有清宫戏拍得太多难以突破的原因,但审美这个东西真的很直观。如同西方对中国人“眯眯眼”的审美定义,什么好看,什么不好看大家是知道的。

这也能从近年的国产古装剧看出来,这几年刨除“流量经济”后时代烂泥扶不上墙的古偶。目前市场顶级投资的古装剧除了《庆余年》《雪中悍刀行》这种架空题材,属于历史剧的就是马伯庸嘛,唐朝的《长安十二时辰》《风起洛阳》,未来明朝的《两京十五日》《显微镜下的大明》,三国的《风起陇西》等等。

同时还有宋朝的《梦华录》,以及已经播出的《清平乐》等等。

背后都是繁华富庶的中国古代大都市,人们身着华丽的衣服,精致的妆容,自信满满的气质和精神;故事讲的是主角团面对着内部或者外部企图颠覆帝国的敌人,最终主角团解决敌人让人民安居乐业——

至于清代因为历史的关系,其它不讲,文化审美真的很难和“美”这个东西联系起来。甚至因为清末的关系,这个秃头辫子愚昧的形象甚至代表了落后中国的形象,现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对于中国人仍是这个刻板印象。

中国越发展、越富庶、中国人越追求文化自信,似乎就越要打破这个文化形象。

不过,我一直觉得现在很多年轻人未必有这个意识,他们对于汉服看重的就是“服”字,也就是美;压根没有在“汉”字延伸的争议上有过什么思考,单纯就是汉服好看、漂亮、自信——

二是文化内核上的构建,中国人通过寻找的中国古文化,用新时代的工业技术包装和融合,最终从日韩手中夺回由中国人定义东方文化审美的时代;然后是和西方文化审美对抗,最后是引领全世界的文化审美。

这又得分国内和国外两个层面,国外对于西方近代以“眯眯眼”定义中国审美展开了强烈的反弹;2021年简直是大爆发的一年,清华美院走秀,陈漫杂志,再到《雄狮少年》的撕得昏天暗地;对内则又有两个表现。

第一个就是汉服和各种传统文化节目大范围的崛起,不用多讲。

第二个则是中国年轻观众对于涉及传统文化的产品,这个“历史还原”的要求变得非常严格。特别是因为经济发展在文化领域上有了先发优势的日韩产生了冲突,日韩也一度在世界上定义古代东方文化审美,

这个先发优势导致现在很多国人还有:“唐朝文化在日本,明朝文化在韩国”的认知。

日本因为更成功在表达上面更加内敛(要脸),在流行文化上和网络上比较温和,中国网友基本就针对国内涉及唐朝的文化作品(不能以倭代华了);韩国因为历史原因在全面偷盗(不要脸),流行文化上的全面挪用和网络四处出击,于是和中国网友发生了很多强烈的冲突(就凭你也配)。

这就导致现在国内涉及两个朝代的影视剧,你是偶像剧还罢了,只要打着历史剧的旗号,网友对于“历史还原”达到吹毛求疵的程度,《长安十二时辰》《风起洛阳》从国产古装剧的发展角度绝对是还原的进步,但在这些观众眼中是远远不够的。

前者建筑和某些地方被骂“和风”浓郁,或者有个日本造型师黑泽和子,所有功劳全是日本人的,后者直接被打成“风起扶桑”。游戏《黑神话悟空》第一个预告“和风”争吵也是铺天盖地的,制作组得到反馈第三个预告全面现实当中采风,其文化审美和文化内核的还原,可以说一举扭转“以倭代华”的争议。

这也让它从中国游戏工业,中国3a游戏破冰,再到中国神话文化审美等多个层面,观众将它推到了一个很高很高的位置,只看游戏水准如何了。

至于涉及明朝的古装剧(还有汉服),这和韩国的韩服的争端相信不用多讲了。

这和对外国文化产品动不动“乳化”的抗议一样,这固然是只有表达立场的反应过激之外。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新时代的中国观众太想定义东方文化审美了。毕竟古代东方文化审美已经由日韩定义了,特别是日本。

可是古代日韩和中国的文化地位和影响力能一样吗?中国文化界和流行文化“以倭代华”已久,大家这个心有多迫切呢?迫切到很多时候有点吹毛求疵的程度了。

汉服崛起,传统文化节目越来越火?“国潮”什么时候能引领世界

可能很多人没注意,汉服从2002年重新出现至今只有20年,之前也有古装剧之类的,但是现实中没有什么人穿汉服上街,这20年完成了两到三个阶段的发展吧,那么汉服和国潮什么时候能引领世界呢?

一是从流行文化领域来讲容易很多,就目前拍好的大投资古装剧《风起陇西》《显微镜下的大明》《两京十五日》《大汉赋》等播出,只要有一部剧质量和口碑强于《长安十二时辰》,它就会形成一个定义流行文化审美的“文化现象”。

同时再有大量河南卫视这种传统文化节目,也不是大家都去做而是开始做做,那么它一定会形成整个社会上关于流行文化上的文化认知,推广和消费的作用,最终会形成一个成熟的流行文化产业链。

2021年河南卫视的传统文化节目大火,2022年各个平台春晚就开始做了,比如春晚的《只此青绿》,其它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节目更是越来越频繁,汉服也是如此。

二是从生活文化上来讲要困难太多,现在汉服更多还是处于流行文化的阶段,受众多是年轻人和亚文化群体,比动漫圈和洛丽塔等要强不少,除了中国人都能感受的文化底蕴,也有这几年官方和主流开始推传统文化有关。

下一步面临着官方,主流和人民文化接纳,审视和现代化融合的难点了,也就是汉服在现代社会的实用功能,文化活动和生活细节的体现,这个形制和实用功能直到现在没有争出个所以然,同时也没有形成共识的标准。

什么审美标准、形制标准和文化功能的标准等等。

具体点就是出生,死亡,婚姻,聚会,时尚和社交等等的文化活动,这也是汉服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和机遇吧!

“SEO靠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html5sh@163.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70347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