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短视频时代的基层女性:被启蒙还是被遮蔽?

seo靠我 2023-10-04 17:27:2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媒介在中国也成为建构性别话语的重要文化场域。网络一代的中国女性在互联网的公共空间中对在网络上传播的具体的性别歧视事件或女性的生存困境发表观点,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深度讨论及舆论影响力。[1]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对于物质和精神双重贫瘠的基层农村女性的关注是明显不够的,她们被置于性别和阶层的双重边缘,难以进入到先进的性别话题讨论中。比如说,以“恋爱甜宠”和“独立成长”为主要类型的“女性向”的影视作品,大多以校园、职场为背景,很少涉及基层女性的生存环境,也很少以基层女性为主要人物;在与消费主义高度捆绑的“女性向”网络社群中,人们追求全方位的精致生活,而将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基层女性排除在外;在女性相关的话题讨论中,掌握话语权和丰富思想资源的往往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女性,基层女性很难从她们的讨论中找到自己人生的出路。

《基层女性》,王慧玲 著,中国友谊出版社,2021年8月

在此背景下,博主“玲玲Peter和四只猫”在社交平台的走红以及她的作品《基层女性》的畅销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博主“玲玲Peter和四只猫”本名王慧玲,性别女,出生于安徽农村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中专学历,19岁时来到上海独自打拼,并逐渐走向经济独立、精神独立。2020年3月,王慧玲因为一条讲述基层女性婚姻困境的短视频爆火,从此常驻新浪热搜。此后,她以基层女性为讲述对象,在视频中表达自己的婚恋观点,引发了热烈的关注和讨论。这个出身基层,又具有一定知识阅历的博主,为在苦苦挣扎的基层农村女性带来了生存指导和情感关怀,也把她们带入到了网络性别话题讨论中。

一、基层女性与网络空间

基层女性指的是物质和精神双重贫瘠的基层农村女性,她们大多出生于重男轻女的家庭,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也许有过进厂打工的经历,最后还是回到农村结婚生子,重复着母亲的命运。她们遭遇的困境,既有所有女性共同的困境,也有其独特性。她们肩负着阶层和性别的两重大山,然而她们却很难走出这个困境,甚至很难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情况。一方面,有的情况下,因为教育的缺失,一部分基层女性并未接触过更丰富的思想,难以建构完善的自我世界,也无法辨认以爱为名的压迫。她们往往与原生家庭有着很深的情感羁绊,甚至化身为男尊女卑的代言人,对自我进行约束。另一方面,有的情况下,一部分女孩过早辍学从事生产劳作也使她们很难掌握一门赖以生存的专业技能,在生产资源向男性倾斜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无法改变依附男性的生存模式,也无法走出以男性为中心的生活圈。对于这样的基层农村女性来说,网络也许就是她们认识世界的唯一方式。

网络的出现为女性提供了一个延伸的“现代空间”。一方面,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基层女性的视野,为她们提供了丰富的关于美好生活的想象资源,也带来一些碎片化的先进思想,引导她们打破固有的生活模式。另一方面,这个空间是与现实相区隔的,在这个空间中,女性掌握了充分的主动权,无需通过男性确认自我,也无需被视为“他者”。[2]她们开始关注自我的情感需求,审视自身的生存处境,试图打破性别束缚的藩篱,追求平等和自由。与此同时,社交媒体的低门槛和传播的广泛性赋予了基层女性一定的话语权,使得她们的苦难可以被表达,也获得了被倾听的机会。那些在现实中被遮蔽压抑的问题成为公开话题在网络上被广泛讨论,并且形成一定的舆论影响推动或改变事件的发展。

王慧玲在“抖音”发布的视频

截至2022年12月,王慧玲的微博一共发布了43条表达观点的视频,其受众主要为基层年轻女性,在观看视频、参与话题讨论乃至加入粉丝群聊天的过程中,这些女性形成一个相互联结的共同体。现实生活中,她们面临着相似的原生家庭、个人成长、恋爱生育的困境;而在网络空间中,王慧玲的微博就可以看作一个共享信息的粉丝部落,成员们以相似的身份遭遇为纽带,以王慧玲的视频为话语资源,形成一个持续交流互动的虚拟社区。这个社区圈层内部的认同感非常高,她们相互安慰、互相帮助,共同对抗性别压迫。群体间的情感分享可以减轻个体面对消极事件带来的情感负担[3],而群体间的相互慰藉,也给予了这些缺乏关注的基层女性一定的情感补偿,由此她们的情感诉求在这个虚拟社群中得以满足。此外,除了粉丝之间的互动,粉丝与王慧玲的互动也让这些基层女性切实参与到了性别话题讨论中,她们通过评论、私信博主,用自身的经历或困境丰富了讨论的话题资源,让这些话题的讨论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基层女性的现实困境,也更加具有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意义。总之,不管是粉丝之间的交流,还是粉丝与王慧玲的交流,都是双向流动的,这些基层女性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了价值感和归属感,增强了自我认同,在情感和现实两个层面得到了满足。

二、作为同盟和榜样

拉扎斯菲尔德认为,在大众媒体传播链中,信息总是经由意见领袖流向不太活跃的民众。而在网络空间中,影响力总是倾向于从信息位较高的用户流到信息位低的用户那里去。[4]在这个虚拟社区中,王慧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她作为知识提供者进行知识输出,给粉丝提供了有效的生存指导和情感关怀;另一方面,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基层女性最大的肯定。

王慧玲在视频中揭示了基层女性精神贫瘠、经济窘迫的生存困境,指出两性在生产资料分配上的不平等,她从方法论的角度入手,为基层女性提供了一些切实改变糟糕生存处境的方法。一方面,王慧玲看到了原生家庭对于基层女性的压榨,也看到了女性在婚姻家庭中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她主张基层女性要脱离糟糕的原生家庭,也不要盲目地将结婚和生育当作人生的目的,而应该谋求自我的发展,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追求精神的富足。另一方面,王慧玲看到了城市给基层农村女性带来的人生机遇,鼓励她们离开依靠体力获得生存资源的农村,在城市谋求一份工作以自食其力。在此基础上,她建议基层女性要选择可以学习技能和扩大交际圈的工作而不要进入流水线的工厂打工,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将自己的手艺、才能展示出来获得赚钱的机会……这些具体的建议为觉醒后却依旧迷茫的基层女性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切实推动着基层女性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

作为一个为女性发声的博主,王慧玲的表达也许不像波伏娃、上野千鹤子等学者的观点那么深刻,但却有其独特的价值。一方面,王慧玲作为出身农村的基层女性,她的经历能够引起众多粉丝的情感共鸣;同时,她争取独立的奋斗往事也为在苦难中挣扎的基层女性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榜样标本,激励着这些女性跳出泥淖争取美好的未来。另一方面,王慧玲的表达不是晦涩的学术化的,她用简洁通俗接地气的语言将启蒙的观点有效地传达给受众;同时,也因为她的视频出现在娱乐化的微博上而不是高校的图书馆里,所以更容易被基层女性接受,也更有说服力。由此,在王慧玲这里,讨论的话题从精英女性成功走向了基层农村女性。

王慧玲微博截图

除了精神上的激励和情感上的共鸣,王慧玲还为粉丝提供了积极的价值观引导。一方面,王慧玲并没有鼓吹男女对立,同样也给予了基层男性一定的关怀,她充分肯定底层男性所遭受的来自观念上的压迫,并为年轻的农村男性提供一些具体的成长建议。另一方面,以王慧玲为中心的社区群体虽然主张女性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权,但并未走向另一种被凝视的“身体写作”,呈现出一种不同于被消费主义裹挟的网络女性主义潮流的、破除男性审美暴力的价值取向,她呈现的形象和传达的观念从来都不是精致、美丽,而是健康、阳光。这一切潜在的价值观念都为这个虚拟社区营造了积极的氛围,提醒基层女性在自我意识觉醒的同时不要走向男女对立或审美暴力的陷阱,这也是王慧玲区别于其他博主的独特价值。

三、站在启蒙边缘的基层女性

王慧玲的视频为基层农村女性提供了一定的生存指导和情感关怀,有助于她们摆脱艰难的生存环境,争取独立自由的人生。然而,网络世界的情感关怀并不足以建构现实安稳的避风港,基层女性在反抗性别压迫的过程中,仍然遭受着网络暴力和男性凝视;同时,阶层和性别双重边缘的身份属性也使她们走上了比精英女性更加曲折漫长的斗争道路,还面临着再次失语被遮蔽的命运。在虚幻的异托邦瓦解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重新陷入迷雾的基层女性。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和可能,但互联网中的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暴力依然存在。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网络在传播性别平等思想的同时,也在强化人们固有的性别观念,甚至将两种观念的矛盾以一种更加剧烈的方式表现出来。博主王慧玲在社交媒体发布为基层女性在两性关系中争取权益、反对“农村大龄男青年暖被窝工程”等视频后,常常遭受到严重的网络暴力。发动这些暴力者,他们试图通过咒骂、恐吓来阻止王慧玲继续为女性发声,因为女性意识的觉醒无疑是对男性既得利益的伤害。此外,除了这类网络暴力,网络上也一直存在着对女性的群体攻击和污名化,“媒体及大众……热衷去传递‘女性身体事件’,使得女性利益受到压抑,失去了自由表达的话语权”[5]。可以见得,网络并不是庇佑女性的完美乌托邦。

王慧玲现象是我们透视基层女性现实困境的一个切口。相对于城市精英女性的崛起,基层农村女性的解放与赋能有着更长的路要走。一方面,虽然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的经济社会面貌已今非昔比,但城乡二元结构的消解并非一日之功,基层农村女性在经受观念的洗礼之后,常常发现自己缺少学习生存技能的机会和资源,难以在城市中立足。另一方面,基层女性在摆脱原生家庭、获得一技之长,走向“向往的生活”时,她们自身依然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性别角色和性别偏见的束缚,并未真正实现所期待的平等。

王慧玲的视频以基层农村女性为讲述对象,谈论她们的原生家庭、恋爱生育等问题,并引发了充分的讨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这些话题热度的不断上升,吸引了一大批知识女性参与到这些话题讨论中来,话题的讨论也已经逐渐从基层女性的圈层蔓延至知识女性,网友们的评论逐渐呈现出更加学术化的特点,一些著名学者的观点及论著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微博的评论区。于是,在关于基层女性的话题讨论中,随着讨论深度的不断加深,基层女性却似乎隐退了。这些被压抑的基层农村女性经由媒介获得了话语权,又逐渐呈现出一种失语的状态,再次被遮蔽。

可见,网络的出现为基层女性提供了一个延伸的现代空间,基层农村女性借此窥见更加广阔的世界,受到了先进性别观念的洗礼。然而这只是一个开端,需要更多如王慧玲一般的博主为基层女性发声,也需要社会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切实推动基层女性的经济独立和思想解放。

注释:

[1] 肖映萱:《“女性向”网络文学的性别实验——以耽美小说为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第8期。

[2] 杜玉洁、郭力:《媒介性别视域中的网络女性主义》,《学习与探索》2021年第2期。

[3] 陈昕:《情感社群与集体行动:粉丝群体的社会学研究——以鹿晗粉丝“芦苇”为例》,《山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10期。

[4] 薛丽梅、俞艳、潘健:《新意见领袖群体发展现状及特征比较研究》,《公关世界》2022年第17期。

[5] 吴卫红:《基于女性视角的网络暴力现象分析》,《东南传播》2016年第9期。

“SEO靠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html5sh@163.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70347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