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在洛阳汉服有多火?“出门坐公交车就我一个现代人!”

seo靠我 2023-10-06 03:40:01

 

“牡丹幻城之夜2023”暨第4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之际,话题词 #洛阳的汉服能有多火# 登上了热搜榜,网友在洛阳坐公交时录了个视频感慨:“出门坐个公交车就我一个现代人,谁懂啊……”大家也纷纷跟评:“在洛阳景区不穿汉服仿佛格格不入……”

2023年4月,河南省洛阳市,中国国花园牡丹观赏园内,汉服爱好者们赏花巡游。

其实,近些年全国各地都掀起了“汉服热”,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汉服吧。

01

 汉服:兼容并蓄的服饰大系统 

将汉服称为汉人的传统服饰是不太准确的,按照现在的观念,汉服应该称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汉族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在朝代更迭过程中,汉服不断吸收外来样式,历经了多次胡汉融合,形成了丰富的样式和风格,因此汉服也并非单纯的汉人服饰,而是兼容并蓄的服饰大系统。

今天,当我们说到“汉服”,一是传统汉服,二是基于传统汉服设计的现代汉服

02

汉服,一眼千年! 

古人认为汉服起于黄帝。现在普遍认为汉服源自殷商时期,出土的商代文物也可以看到与周代近似的服饰。从周代开始,汉服就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系统,按照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服饰,逐渐形成了祭服、朝服、公服、常服、宴服的体系,类似于今天的大礼服、小礼服、工作服和休闲服的分类,并依据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不同礼仪场合使用服饰。另外,古人将人事与天事对应,又将服饰色彩与五行、时令等对应,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很是讲究。

03

汉服印象:宽衣博带 

纵观整个汉服发展过程,有三种基本款式贯穿始终,分别是衣裳制、深衣制和袍服制

衣裳制

“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衣裳有可能是汉服最早的普遍使用类型。汉代的史书记,“凡服,上曰衣下曰裳”,意思是穿在上身的称为衣,人们依靠衣抗拒寒暑。穿在下身的是裳,裳的作用是遮蔽。大礼服往往都是衣裳制。周代至汉代的衣裳都是宽衣大袖

深衣制

深衣为衣裳相连,也就是上衣和下裳在腰部缝合,覆盖身体时显得深邃,所以称为深衣。《礼记》说:“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就是有“圆形袖子象征圆规,方形领子象征方正,背部中缝从上到脚后跟,象征直道”等等这般讲究。

袍服制

袍服比较典型的特征是圆领、窄袖、合体。袍是从隋唐开始到清代使用最为广泛的服装。隋代按照袍服颜色定了等级,唐朝时将等级做了更为细致的规定,“贞观四年制,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以上绿,八品、九品以上青。”

有没有发现,华夏传统尚“宽衣博带”,穿宽大的衣服、系宽的衣带?就很飘逸,颇有“天外飞仙”遗落人间之感。

04

汉服,美乎其衍生款 

汉服除了上述三种基本款,还有很多衍生款式,如唐代的短袖上衣,称为半袖或半臂,宋代的褙(bèi)子、明代的比甲、清代的坎肩等,都是可以穿在外面的衣服。

《红楼梦》中有一段,就描绘了林黛玉身穿坎肩的装扮之美

但见黛玉身上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别无花朵;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绵裙。真比如: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

05

汉服,这么穿

传统汉服的基本组成为:头上戴冠(巾),上身有内衣(亵衣、中衣)和衫(襦、袍),下身有裙和裤(胫衣),脚上穿鞋(靴、履),腰间系带,带上悬玉佩。

穿着的先后顺序:内衣(中衣)、上衣、裙(裤)、衣带、外衣(袍、衫)、鞋(靴)、巾帽(冠)。

洛阳汉服这么“热”,你有什么看法呢?

快来留言分享吧!

来源:国家公共文化云、《汉服》中华书局作者 曹喆(中国古代服饰史专业研究者)

多言有益乎?5个很短的寓言,看懂后受用一生!

人间烟火气,撸串有讲究!

最适合发朋友圈的八字短句,精辟又有深意!

监制 | 徐娜 孔康康  主编 | 户明方  编辑丨李珍
“SEO靠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html5sh@163.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70347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