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短视频大赛获奖作品先睹为快第二波

seo靠我 2023-10-11 02:47:11

“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第四届短视频大赛暨第二届大学生短视频大赛”自3月1日正式启动,经历三个月的征集,吸引了国内20多个省市的影视制作机构、短视频创作爱好者,以及40余所高校学子的积极参与,收到参赛作品3265部。最终评选产生社会竞赛单元一等奖8部,二等奖10部,三等奖11部;高校竞赛单元十佳作品;以及最佳创意、最佳制作、最佳系列和最佳视觉等奖项各1部,“新时代城市”和“长三角一体化”主题专区最佳作品奖6部。

从3000余部作品中遴选出来的近50部获奖作品,究竟如何优秀?今天小编为大家从中选出两部社会竞赛单元一等奖作品《送月亮的人》《外国人眼中的景德镇》,以及高校竞赛单元十佳作品《慢慢亦漫漫》,与读者观众分享。三部作品取材风格各异,有来自视频平台流量up主的创意,也有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还有涉及乡村振兴的题材。三部获奖短片都邀请了相关专家予以短评,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深入和全面地解读作品。

短视频的媒介优势:一句顶万句

——评《送月亮的人》

哔哩哔哩《送月亮的人》

(社会竞赛单元 一等奖 最佳视觉奖)

作为b站选送的短视频,该作品非常符合平台特征。首先短视频中出现的都是b站的up主,其实这些up主的身份都是老师。短视频的内容是在教师节和中秋节同时到来之际,老师们在教室里讨论如何把月亮作为礼物送给学生。每个老师都从自己的专业出发,为月亮赋予了人文含义,比如中科院院士刘嘉麒说,月亮不仅是离地球38万公里的天体,同时也是光明友谊和团结的象征;古代文学老师戴建业借李白名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寄语学生既要做负责任的大人,又要永远保持童心;心理学老师韩卓则以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鼓励学生要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将自己的善意和温情分享给他人。短视频的最后,出现了多个同为b站up主的老师们的授课画面片段,呼应了“谢谢老师把知识的月光洒给每一个人”“热爱知识的人在这里相聚”。

整个短视频无论是构思还是呈现都凸显了b站关于“一个学习的app”的自我定位,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短视频发展的一些趋势,如除了最开始的娱乐功能之外,已经发展出了包括教育在内的更加广泛的应用,赛道更加垂直细分,由此促使不同平台的定位更加个性化和专业化,在短视频内容生产上更加聚焦于某一领域做深耕。

随着短视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短视频的认识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之前普遍认为短视频是粗鄙浅薄即时的,事实上初期的大多数短视频确实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竞争和大浪淘沙之后,短视频的质量正在不断提高,人们也逐渐意识到,短视频正日益成为一种媒介和社交方式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人们看待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发挥短视频自身所具备的独特的不可取代的媒介优势,应该是短视频内容生产者应该考虑的问题。就像《送月亮的人》这个作品,就是充分发挥了短视频以视觉直击人心的优势,起到了一句顶一万句的作用。(本文作者系文汇报特刊部主任、高级记者邵岭)

一块璀璨古老的现代化“瓷片”

——评短视频《外国人眼中的景德镇》

谢华、黄一川、江光亮、刘芝平、张松龙

《外国人眼中的景德镇》

(社会竞赛单元 一等奖)

这是古老而现代的中国,它的英文名字叫china,它的原意是瓷器,它生长在景德镇,它是国人和外国友人心中瓷文化的圣地。

这段短视频,以斑斓的画面、专业的构图、流畅的镜头切换、准确的音画配合,以及运景的自然无隙,为我们展现出了古老中国瓷都、中国瓷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的交相辉映。用最现代的传媒技术,美轮美奂地、丰富地描绘出一个陶瓷的璀璨艺术世界。作者从国际友人李想、吉达两位青年的视角出发,叙述了瓷文化的过去、现代和未来。作者还从现代文化出发,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永久的魅力;从传统与发展的理念出发,表达了古老的瓷文化在当代的现代性转化;从瓷文化厚重的历史出发,洋溢着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以近景、远景,平视、俯视,局部、全景等透视方法,辅之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皮影、脸谱和绘画等博大精深的艺术元素,以手工制作工艺的实践,日常实用到艺术的创作,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展示出瓷文化的绚丽多姿。作者通过陶博会、陶瓷双年展、陶艺个人工作室的“切面”,告诉世人中国陶瓷艺术在日本、土耳其等46个国家的传播、生根和发展。

250秒的短视频,为我们呈现出了丰富、厚重、传统、现代的中华文化的多重元素,在强大的新媒体的传播中,展现出中华文化无穷的魅力和巨大的影响力,它似乎像一枚精美的景德镇的瓷片,赋予了传统与现代的深厚文化内涵,彰显出传统文化走向现代的无限可能。短视频的现代传播媒介,凭借快捷、简便、多媒体等优势,已成为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建设中国现代文明的主流传播方式之一,必将为中华文化的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作者系中国评协理事、江苏省评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衡正安)

慢火车跑上振兴路 短视频炫起时代风

——评《慢慢亦漫漫》

杜博玲、汪志豪、王峰伟、徐帅帅、王豪

《慢慢亦漫漫》

(高校竞赛单元 十佳作品)

《慢慢亦漫漫》是一部以小见大、质朴流畅、诗韵浓郁的纪实类短视频。该片选取了一个不常见的视点,记录了一趟开行于山区内陆慢速火车的旅程,让一张张刻着风霜、透着坚韧的面庞驶进观众的眼里,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文章写进观众的心里,以贴地气的小切口精彩地讲述了平凡人的大命题。

这趟慢车是从陕西宝鸡到四川广元的6063次绿皮火车,单程运行9个半小时、停靠38个站点。这趟票价很便宜的列车之所以要停靠如此多的站点,目的就在于方便宝成铁路沿线的村民们把自家的山货运到就近的县城去卖钱。影片最动人之处就在于捕捉了许许多多生动的场面和瞬间:咧着嘴笑的大叔,腼腆介绍自己出车买菜经验的大婶,堆得满满当当的蔬菜篮子,翘得高高的秤杆,小女孩纯真的笑脸,列车长和列车员如数家珍的介绍,还有窗外连绵不绝的树林和田地。这些画面和语言所带来的真实感和触动力是巨大的,足以在短时间内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看见大山里的留守老人是如何借助现代化工具改善生活、养育孙辈,让我们想到远在千里之外打工的子女们时刻牵挂的家是如何由于这一趟列车的运行而更加温馨可依,让我们对于乡村未来的发展有着更多更美好的期盼。

这一列慢车,也让我们看到了绿皮车本身的进步及其对高铁发展所起的作用。这一列慢车,还能让我们感悟人生不也是“跟孩子一样一步一步积累”的吗?在追求速度提升和瞬间爽感的当下,慢是一种速度,更是一种态度。在也许相对不尽人意的条件里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瞄准长远目标,走出自己的步伐,不断发展,不断超越,很可能就会走出一片未曾料想的美丽风景。

一列慢车只是一列慢车,一部纪录慢车的短视频却能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思考“慢车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慢慢亦漫漫》是一份珍贵的礼物,也是一声清亮的提醒:真人真事真情是短视频的杀手锏,诗意诗情诗韵则是短视频完全可以抵达的彼岸。期待着有更多的作者把视野投向广阔的山地林间、投向烟火气中的平凡人生、投向中华文化的花繁叶茂之处,相信直拍画面和现场声音的力量。因为,这才是短视频创造更高文化含量和正向情绪价值的力量之源。

(本文作者系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年影像传播中心主任沙扬)

令人期待的“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第四届短视频大赛暨第二届大学生短视频大赛”颁奖仪式,将于2023年8月11日(星期五)下午14时,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n1馆(浦东新区龙阳路2345号)举办。

为顺应5g智能影像时代潮流,本届颁奖仪式特意选择在“第24届上海国际摄影器材和数码影像展”现场举办,届时短视频创作与影像拍摄前沿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相结合的案例将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一场短视频“赛事”与影像行业“展事”深入交融对话的精彩现场秀即将上演!

欢迎广大短视频从业者、爱好者,以及感兴趣的读者朋友莅临现场观摩体验。无法参与现场活动的,届时还可以扫描下列二维码,通过照片直播方式参与活动。

上观号作者:上海文联

“SEO靠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html5sh@163.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70347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