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媒”周看旌德 | 本周有哪些热点?

seo靠我 2023-10-13 00:37:06

新闻热点来了!快看看

本周主流媒体都报道了旌德哪些事

↓↓↓新华社客户端:

宣城旌德:推进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显成效

      旌德县是安徽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的6个试点县之一。近年来,该县把强化村医队伍建设作为试点主要内容,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在村医“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上下功夫,织紧织密村级医疗“网底”,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旌德县是山区小县,且村民居住分散。多年来,村医数量不足、服务能力较弱的问题不断凸显。在试点中,旌德针对村医队伍难题的破解,因地制宜,创新多项工作机制,有效缓解了农村群众看病问题。

创新机制,确保村医“引得进”

    2020年至2022年,采取“减免费用、订单培养、定向就业”方式,定向委托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培养60名旌德籍乡村医生。截至目前,共有27人被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录取并签订就业协议。

    从今年起,该县每年设定5名“村医特岗”,面向本土化培养的村医及社会医学临床专业的毕业生招募,通过考试进入“村医特岗”岗位。

    对现有在岗村医经考核合格后安排工作岗位,根据需要招募一批身体健康的到龄在岗村医和镇级以上医疗机构退休执业(助理)医师补充到村医岗位,同时鼓励晋升职称的医务人员到村卫生室挂职服务。

优化环境,确保村医“留得住”

    优化村医工作环境。自2019年起,县财政先后安排260余万元用于村卫生室标准化维修改造,投入147万元为村卫生室更新一体机80台、平板及台式电脑270余台等设备。自2021年起,结合全省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投资200余万元,实施村卫生室达标建设,有效改善了群众就诊环境和村医工作环境。

    优化村医发展环境。出台《旌德县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基金管理办法》,对在岗村医参加医学学历教育,毕业后给予4000元一次性学费补助。2020年以来,发放村医人才奖励近10万元,并对优秀村医奖励近40人次。

     优化村医技术环境。该县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村医提供辅助诊疗、远程会诊、健康管理等增值服务。同时,依托该县中医院,在全县所有镇、村卫生院(室),建设1个一体化共享的智慧中药房服务网络,开展送中药上门服务。

落实政策,确保村医“用得好”

    落实“零差率”销售补助政策。按照“总额预算、定额补助、以报计补”的办法,对全县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给予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经费补助,及时兑现一般诊疗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运行补助经费等政策。

    落实“两病”门诊费用减免政策。自今年7月1日起,对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原发性高血压、Ⅱ型糖尿病的“两病”患者,在户籍所在地的镇卫生院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门诊就诊,除医保报销外,剩余自费部分由县财政专项资金兜底,患者无需缴纳任何费用,减轻了村民就医负担。

    落实“三保险”制度保障政策。建立在岗村医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保险和医疗执业保险“三保险”制度,经费由县镇两级财政解决。(陶国平)

旌德:扎实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

为进一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面落实生态环保政治责任,今年来,旌德县生态环境分局结合实际,对标对表,聚力抓实,扎实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努力推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摸清问题底数。根据上级工作部署,及时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列入今年工作重点,坚持问题导向,成立工作专班,深入全县各镇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排出实情、找准病根,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确保问题排查不留空白、不留死角。

  强化责任落实。针对排查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行业主管部门及各镇的监管责任。对发现的问题能立即解决的,立行立改,短时间内见成效;需分阶段推进的,把握时间节点,在规定时限内取得阶段性成效;需长期整治的,持续推进,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整改到位。

  分类施策整治。对照年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任务,从重点排污单位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环保设施安全生产、废弃危险化学品等方面开展大排查工作,以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的态度,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制定问题清单,建立问题台账,不留盲点死角,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扎实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2023 年该县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任务共 25 个,已完成整改 21 个。共排查上报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62个,其中立行立改问题 53 个,均已完成整改销号;领域内整改问题 9 个,正在积极推进整改。(朱于斌 许美珍)

新华网:

宣城旌德:“积分制”搭建乡村治理新平台

近年来,旌德县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强化“三治”(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积分制社会治理新格局,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以“小积分”走出基层治理“新路子”,用“小积分”实现基层治理“大作为”。

  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发挥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在乡村治理“积分制”实践中,将积分制管理与《村规民约》紧密结合,围绕林长制、河长制、扫黑除恶、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示范带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凝聚发展合力,基层党组织力量得到有效加强。  突出正向激励。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建立“有奖有罚、奖罚分明,以奖为主、以罚为戒”的积分管理制度。旌阳镇凫山村试点创新建成全县首家“绿币积分制管理基金服务站”,开发微信查绿币小程序,通过微信扫码随时查询绿币账户积分;庙首镇里仁村把群众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谋划、建言献策等纳入积分指标,最大限度激发群众参与村级发展动能,村民不仅可凭积分前往“生态美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还可用于抵扣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费用,进一步提升积分的“含金量”。  强化成果运用。坚持“积分内容群众定、积分方式群众议、积分结果全公开”的原则,通过积分制管理,将农村基层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让群众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引导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县15个重点村共有3391户村民参与积分制兑换,兑换商品15466件,价值35.67万元。(汤明慧 汪庆如 史焕焕)2023年安徽省青少年科技体育锦标赛车辆模型竞赛在旌德开赛

     8月4日,2023年安徽省青少年科技体育锦标赛车辆模型竞赛在旌德开赛,来自全省各地的16支参赛队伍,340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比赛。

参加汽车模型竞赛,不仅需要学生们熟练地掌握车辆模型操控技巧、具备良好的专注力和心理素质,还必须学习车辆相关的科学知识,进行车辆的调试和维修,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据了解,此次赛事是一项集科技、体育、教育于一体的青少年赛事,旨在为青少年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展示自我的机会。本次比赛为期两天半,共设有9个参赛项目,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进行。(余祯霞 史焕焕)

央广网:

宣城旌德:葡萄藤上结“硕果”  飘香四溢引客来

央广网宣城8月8日消息(记者鲍玉婵 通讯员梅妍)眼下,旌德县白地镇汪村村的家堡葡萄园内硕果累累,棚内一串串晶莹剔透、如珠似玉的葡萄挂满枝头,掩映在绿叶当中,成为夏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不少游人走进棚内,享受采摘的乐趣。

“你需要的40斤葡萄已经全部装箱,保质保量,完全可以放心。”8月6日上午,葡萄种植户王家保接完电话,坐在大棚外等待顾客上门取货。

今年54岁的王家保是白地镇的葡萄种植大户,以前的他总是想种什么种什么,一年到头忙碌下来,养家糊口还算容易。前几年,在白地政府的建议下选择在大棚内种上葡萄,一到收获的季节,果园内50亩的葡萄销售额可达30万元,站在家门口,手持一部手机就能把葡萄卖掉。

依托白地镇优质的水源、土壤和充足的日照,今年家堡葡萄园内的葡萄已与8月5日开始采摘,因葡萄的成熟、采收期很短,为帮助种植户吸引更多的客流量,白地政府的镇村干部们通过抖音、微信朋友圈等平台打响知名度、提升影响力。还未开始采摘,当地游客便慕名前来,网上的销售订单也日益增加,葡萄立马比以往还要畅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基础设施、创业环境的不断完善,王家保前往上海学习先进的葡萄种植技术,同时,在白地政府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从栽植、施肥、上架、修剪、防冻等方面,让葡萄的品质、口感、错峰成熟等一个个难题都得到了解决。现在的他不断刨掉园内的老品种,让夏黑、阳光玫瑰、金手指等口感更加甘甜的新品种取而带之。

渐渐地,王家保的胆子大了,点子多了。他想种植葡萄只有单项收入,如果能在大棚内再搞些其他营生项目,不就有多项收入了吗?说干就干,一眼望去园内葡萄架上,果实累累;葡萄架下,绿意葱葱,四季有机蔬菜供不应求,鸡鸭成群嬉戏打闹,种植园内呈现出一派生生向荣的景象。

近年来,白地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农业优势条件,引导当地农户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种植特色农业产业,截至目前,白地镇特色农业种植规模9000亩,农户年亩均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带动500多名村民就业,让广大农户尝到了特色产业的甜头。

下一步,白地镇将以特色农业为媒,积极打造农旅融合田园观光综合体,打响本土品牌,让乡村振兴“有格局”“有干货”“有效应”“有质感”。

宣城旌德:种植小香薯收获甘甜新生活

中新网安徽新闻(通讯员 陈先瑶 郑丽)炎炎夏日,晴空万里,位于旌德县兴隆镇光荣村的小香薯种植基地里一片繁忙,谷雨时节种下的小香薯在大暑迎来第一季的收获。火热的骄阳挡不住收获的喜悦,“百亩小香薯”也迎来了第一次检验。

采收现场,只见漫山遍野的红薯地里,红薯苗在阳光沐浴下青翠欲滴。不远处,有几名村民挥洒汗水忙着锄草,村民们挖的挖,拣的拣,虽然个个汗流浃背,但也喜悦万分。这片红薯地对附近的村民来说意义非同寻常,因为这是村委会带领他们走向美好生活的“致富果实”。据现场产出估计,第一季平均亩产可达2000斤左右,部分地块可达3000斤,试种获得成功。据悉,为充分发挥种植带动和引领作用,该村引进天目山小香薯新品种,以就地务工的形式带动农户增收,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也积极为周边意愿种植小香薯的农户提供优质小香薯苗和种植技术指导,确保在“输血”的同时,激发群众“造血”的内生动力,让脚下的这片红薯苗茁壮成长,早日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金疙瘩”。

“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以前我们在家种些蔬菜啥的,收入并不多。今年我们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种上了小香薯,如今小香薯都成熟了,我们都说这红彤彤的香薯就是我们口袋里的‘红票子’呢!”话音未落,村民任大爷黝黑的脸上早已挂满笑容。“村里带头种植小香薯其实也是考虑到我们村气候环境适宜,土壤肥沃的自然优势。今年是第一次试种小香薯,镇里也有专门的农技员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持,还有本镇与外县企业愿意包销,我们还为小香薯制作了线上销售的链接,一点都不愁销路,经济效益很好。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增长10万元以上。”光荣村党支部书记任建平说。产业发展有势头,农民致富有奔头。下一步,该村计划新建粉条加工厂,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红薯产品附加值,逐步形成种植、储存、销售、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小香薯”做成“大产业”,为兴隆振兴蓬勃发展蓄势赋能。

宣城广播电视台:

《宣城新闻联播》对旌德《各地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安全过暑期 各地多措并举防溺水》《旌德县开展2023年“品质生活 乐享旌德”促消费行动》《旌德:垃圾换商品 绿色生活新风尚》《旌德:做好“土特产”文章 不断推动乡村振兴》等进行了报道。来源丨综合整理编辑 | 余祯霞审核 | 冯璞 俞函特  别  声  明

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旌德县融媒体中心(县广播电视台)为旌德县域内唯一具有新闻采编、播出资质的媒体机构。旌德县域内,其他所有自媒体及商业媒体均不具备新闻采访、编辑、转载、发布等资质。

旌德县融媒体中心所运营的媒体平台有《今日旌德》、旌德新闻综合频道,旌德综合调频广播FM106.4,“微旌德”“旌德县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旌德文明网·旌德新闻网,“微旌德”抖音号,“微旌德”视频号,是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的县域官方主流媒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旌德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平台发布的所有信息,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部分来源于网络的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特此声明。

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电话:0563-8603232

推 荐 阅 读

宣城市黄牛产业发展专题推进会在旌召开

倡议书!

2023年第一批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定向生顺利签约

“SEO靠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html5sh@163.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70347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