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短视频专题 | 当年轻人盯上中老年人的“易梦玲”

seo靠我 2023-10-24 08:03:11

挑眉、微笑、对口型,配上几首反复使用的情歌,这几乎涵盖了抖音粉丝上千万的网红@一笑倾城 的全部视频内容。在年轻人看来简单且“土味”的短视频,却是中老年网友的心头爱。

平台数据显示,“一笑倾城”的粉丝中,40岁以上用户占比77.75%,男性用户占比81.48%;与之对应,抖音另一位深受中老年女性用户喜爱的男网红@秀才 粉丝量也突破了一千万,与“一笑倾城”双峰并峙,共同成为抖音中老年用户中的“顶流”。

不够精致的镜头、粗糙的剪辑和并不专业的表演使他们在持续“内卷”的短视频颜值赛道中格格不入,却收获了一大批“大爷大妈”的喜爱,粉丝体量和视频热度直逼平台头部网红。究竟是什么在吸引中老年网民“勇闯饭圈”?中老年人爱刷什么样的短视频?

《QuestMobile2021银发经济洞察报告》显示,银发网民(年龄超过50岁的网民)是移动互联网下沉发展的重要力量,观看短视频则是他们最主要的娱乐方式;“有钱有闲”是银发网民最主要的市场优势。

当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银发网民开始在易于信息识别的短视频中寻找“精神乐园”。不管是作为观看者还是生产者,银发一族都偏爱拥有生活气息浓厚、富有陪伴性的短视频,也更愿意利用短视频的社交属性,点赞、评论并转发喜欢的短视频;抖音上线语音评论功能后,更方便了不能熟练运用键盘打字的中老年人参与互动。

“一笑倾城”和“秀才”的视频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人都多以田间地头作为拍摄背景,以情歌金曲为背景音乐,并在视频中加入情景,增强互动感。

如“秀才”热度最高的一条视频就拍摄于农村自建宅的院子里,视频开头他正准备关上车门,“偶然”发现了正在拍摄的镜头,接着挂上笑容走近镜头,和正在播放的背景音乐《送情郎》一唱一和。这被网友称为“秀才四件套”的流程是“秀才”发布的短视频的固定模板。

中老年网民消费和制作的短视频,其内容往往会有一定程度的同质化,但是个性突出且形象鲜明;很多银发网民不喜欢刻意营造的“媒介奇观”,他们注重视频的分享感、互动感,以及流动在博主和观众之间的信任感。银发网民的精神寄托

“银发群体”这个长期处于有钱、有闲状态的人群已经满足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但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还未被满足。

受到银发网民追捧的“偶像”,大多建立起“知心哥哥”“红颜知己”等满足中老年人精神需求的“人设”,为他们提供安放“空巢化”身心的契机。

“一笑倾城”的情歌对唱视频十分注重氛围感的营造,她的动态表情丰富,为与她发布的视频进行“合拍”的“大哥们”提供了和她眼神交流的机会,互动感十足。

在“秀才”的视频评论区和直播间,中老年粉丝们不仅为偶像写“小作文”不遗余力地夸赞他,也和他分享生活中的琐事,并关心他的身体;“银发追星族”们迷失在“秀才”营造的“温柔陷阱”中,俨然已经将他当做可以倾诉心事的“知心人”。

年轻人也爱“一笑倾城”?

“一笑倾城”和“秀才”的走红并非一蹴而就。早在去年年底,“一笑倾城”的单个视频点赞量就已经稳定在10w左右,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受众圈层;近期,年轻人的入局成为了她“破圈”的契机。

抖音博主@锅盖wer 此前就因模仿海清“你是我的神”名场面和一些土味热梗走红,她以“更适合00后体质的年轻秀才”为话题对“秀才”热度最高的一条视频进行了模仿;@李蠕蠕 则模仿“一笑倾城”制作了个人小剧场;随着相关话题热度的攀升,更多博主参与到了这场“模仿秀”中,中老年人的“偶像”逐渐走进了年轻人的视野中。

许多“00后”在“一笑倾城”和“秀才”的评论区与自己的长辈不期而遇。“在秀才的评论区蹲我妈,在一笑倾城的评论区蹲我爸”已经成了年轻人最新的“赛博团建”活动。

然而,与大爷大妈们热情的喜爱与赞美不同,更多年轻人对中老年“网红”抱有审视和戏谑的态度。不同于传统的乡土社会,互联网世界中,“00后”才是“原住民”,在现实世界拥有绝对话语权的父辈们则是数字“新移民”,被裹挟在数字浪潮中慢慢摸索。

很多年轻人对“秀才”和“一笑倾城”评论区和直播间的入侵并非是善意的,他们用新潮的“网感”为标准,将银发群体喜爱的偶像作为批判客体,将他们的视频贴上“油腻”和“土味”的标签。

但是,也有子女在观看“一笑倾城”直播后表示好像理解了父辈喜欢她的原因,五官清秀,脸型圆润,笑起来眉眼弯弯,这些特征让人联想到老式挂历和镜子背面印刷的美女图片,更符合老一辈的审美需求。这道横亘在两辈人之间的“数字鸿沟”,还需要年轻人主动用理解和引导弥合。

小结

短视频的发展为银发群体提供了寻求情感慰藉的新方式,短视频“追星”越来越成为他们身心的寄寓场所和“空巢”背景下的社交娱乐新方向。“一笑倾城”、“秀才”以及中老年群体的追星行为不应该全然被作为审视与批判的客体,对父母的触网行为进行适当的引导与帮助也是“数字反哺”的内容之一。

但是,也要警惕缺乏媒介素养的银发群体无意识地陷入“信息茧房”,防范父母进入类似“假靳东”的诈骗“杀猪盘”中。父母“勇闯饭圈”,该轮到子女为他们保驾护航。

参考资料:

[1]韩敏,孙可欣.数字情感劳动:银发群体再社会化[J].青年记者,2022(06):59-61.

[2]张蕾.“银发网民”的短视频消费与生产逻辑研究[J].传媒,2022(04):57-59.[3]刘光胜.数字时代的老龄化之殇:迷失在短视频中的“银发群体”[J].视听,2021(06):190-192.监制|王晓红主编|包圆圆 魏韬副主编|李怡汐撰稿&编辑|刘诗妤
“SEO靠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html5sh@163.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70347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