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通了解到,部分卖家自黑五网一大促失利后,便把重心放在产品合规上,比如法国EPR、德国EPR和商标专利等等,除此之外圈中还有一则消息引起小通的注意,那就是关于“普惠制”热议话题。
图片来源:跨境卖家交流群不只是跨境卖家交流群在讨论,连同热议榜上也超过54万网友跟帖讨论。而关注到普惠制这个热点的人群,相信大部分还是外贸企业与从事跨境生意的朋友。
图片来源:网站新闻截图01
取消中国
普惠制关税优待
_
据外媒报道,自2021年12 月 1 日起,连同欧盟成员国、英国、加拿大、土耳其、乌克兰和列支敦士登等在内的32个国家即将取消对中国出口贸易“普惠制关税优待政策”。
而根据小通了解到信息,其实早在今年10月底海关总署也发布了一则《关于不再对输欧盟成员国、英国、加拿大、土耳其、乌克兰和列支敦士登等国家货物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的相关公告。
图片来源:海关总署公告公告中提到自2021年12月1日起,中国海关将不再对运往上述32个国家的货物签发普遍优惠制度的原产地证书。
恰恰因为双方皆对关税进行调整,才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有人对普惠制不明所以?
有人认为中国这是正式迈进发达国家行列了?
有人则关心这个贸易措施影响有多大?
何为“普惠制”?先解决对该制度一头雾水的人群的疑问
普惠制全称普遍优惠制度(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是发达国家(给惠国)对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受惠国)出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非歧视、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制度,主要是帮助发展中国家扩大出口,加速该国国民经济增长。
另外,对来自发展中国家及地区进口的相关产品给予最惠国税率基础上的关税减让,甚至零关税的准入待遇。
同时根据世界银行标准不再属于低收入或中等偏低收入的经济体,发达国家可取消给予普惠制待遇。
对此说法,小通理解为摘掉发展中的帽子,换上发达国家行头。
_
02
普惠制实施
巨大的转变与发展
_
据悉,普惠制自1978年实施以来,先后有40个国家给予我国普惠制关税优惠,其中大多是我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如欧盟成员国及英国、俄罗斯、加拿大等。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根据世界银行标准我国不再属于低收入或中等偏低收入经济体。
他国取消对中国的普惠制关税优惠待遇并非第一次发生。
2012年至2019年,乌克兰、加拿大、瑞士、列支敦士登、欧盟、日本等国先后取消该关税优惠待遇。
图片来源:海关总署公告加上今年欧亚经济联盟宣布取消给予我国普惠制关税优惠待遇,目前仅有挪威、新西兰、澳大利亚3国给予我国普惠制待遇。
也就是说,给惠国取消给予普惠制待遇后,我国出口商品已不能凭借普惠制原产地证书享受关税优惠,为此海关相关签证措施也随之进行调整。
之前日本大使馆、欧亚经济委员会通报取消给予中国普惠制待遇后,中国海关总署已分别不再对日本和对欧亚经济联盟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
总的来说,这次32个国家对华取消关税优惠待遇,或多或少影响到中国一些外贸企业和从事跨境生意的卖家朋友,会让一些出口企业失去关税优惠,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总体影响还是有限的。
有卖家跟小通反馈,其主要是向欧盟出口服装类产品,目前已对欧盟客户上调了产品最新报价,主要原因是受原材料涨价和物流影响,客户大致上都能理解和接受。
不过也有人认为,尽管中国经济总量已达世界第二,但是此前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访问欧洲时表示,中国目前确实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 GDP 仅为美国的六分一、欧盟的四分一。
_
中国WTO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
据中国WTO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接受记者采访时得出的信息可知:普惠制的实行带有联合国贸发会议倡议的特点,其不具法律约束性,并非属于强制条例,各国可选择实行,也可以选择不实行。
目前欧美国家正常关税维持在2%到3%左右,即便是取消普惠制,恢复到这些国家的正常关税水平,对中国产品的影响也不大。
最具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近几年美国对中国商品大规模加征高额关税之后,中美之间的贸易额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出现了大幅的增加。
业内其他人士
中国普惠制关税待遇被取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面诠释了发达国家对中国经济实力、产品竞争力和产业能力的一种综合认可。
虽然说取消普惠制待遇的确会让一些中国出口企业失去关税优惠,但整体而言,中国早就过了靠关税优惠赢得市场的阶段了。
中国海关总署几点建议
(1)输往不再给予中国普惠待遇的发达经济体的货物,企业可以申请非优惠原产地证书,来适用最惠国税率;
(2)尽快和国外客户做好沟通和解释,避免出现因为申领的原产地证书种类不同造成不便;
(3)充分利用我国自贸区建设成果。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出口市场结构,提升自贸协定利用率,打造竞争新优势。
将产品出口到与我国签订实施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享受关税减免,甚至零关税的市场准入待遇。
写在最后
对于相关外贸企业和跨境卖家来说,短期内,要充分利用我国自贸区建设的成果,把订单转移到与我国签署双边、多边自贸协定的国家和地区,以应对出口冲击。
长期看,企业应借势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向创新和效率发展,从根本上增强自身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7034767号-2